除了高考本身的重要性导致考生害怕失误和发生意外等恐惧外,某些学生高考恐惧的深层心理原因更值得重视。
首先,高考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,意味着一个人生阶段的即将结束和独立于父母的新的阶段的开始;这在潜意识里会激活早年某些创伤性体验(出生、个体成长中的依赖和独立),使创伤性体验重现而产生恐惧。高考意味着即将与父母的分离,这对某些考生而言会产生无助感和失去所依赖的人的爱的威胁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口政策下,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与父母的分离和独立更加受到阻碍,父母对待孩子几乎“窒息式”的方式和言行,让孩子产生潜意识的“想象”:父母更加害怕与自己的分离,父母更需要依赖自己。因此,对分离的恐惧可能是中国恐惧高考学生更重要的深层原因。
其次,高考在潜意识里会激活早年心理成长的俄底浦斯期冲突,这一阶段的孩子处在对父母的爱与恨的冲突中,是超我形成的重要时期。高考在考生的潜意识里的意义代表着被惩罚的可能性,惩罚就是高考本身。高考情境会被考生潜意识地认为是针对父母(教师潜意识中代表着父母的角色)的攻击性和性需要的表现。考生会潜意识地害怕因他的攻击性和性需要而受到惩罚,这种恐惧会影响他发挥他的能力,如某些考生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,思维减慢,怀疑,记忆力下降等。在中国,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考试不断。中国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考试成绩特别看重,即使是考试成绩一贯非常好,偶尔的几次没考好也会让父母和老师焦虑不安,得到的往往是严厉的批评和惩罚;这种方式更增加了潜意识里对惩罚的预期。另外,还有些考生潜意识里无法面对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处境,以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转向自身,不为考试做任何准备,拒绝高考。
再次,高考中的分数和名次(智力成绩)也可以激活潜意识中的自恋倾向。高考意味着检验其实际能力;因此,它可以伤害到考生的自恋,导致强烈的失去自恋的恐惧。我们在咨询中有时会见到一些考生因为一次模拟考试没考第一,或成绩排名仅下降了一个名次就彻底崩溃,拒绝到学校,恐惧参加高考。
皖ICP备10201332号-1
皖公网安备 34020202000416号